隨著國家對企業危險廢物管控的日益嚴格,許多小微企業危廢貯存、轉運、處置合規性的問題日漸突出。對于" 多而散 ”的小微產廢企業的管理,成為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該文以某市危廢管理情況為例,探討當前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管理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及思。
引言
2020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施行,其中對有關危險廢物管理的制度措施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與細化,與此同時,代替GB18591-2001 的第一次修訂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也正在征求意見中。隨著國家對企業危險廢物管控日益嚴格,大量的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處置與管理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小微企業數量多,分布散,其危險廢物產生量少,種類多,整體管理力量薄弱,危廢長期貯存,得不到及時處置,已成為威脅環境安全的風險來源。以某市為例,危險廢物產生量低于10噸的小微企業占全市產廢企業的66%。尤其是部分種類的危險廢物,如其他廢物(HW49),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08),其他廢物(HW49)包括廢活性炭、廢桶、廢包裝、廢抹布、污水處理污泥、廢電池、廢鹽等,來源廣泛,涉及該市多個主導產業。從貯存企業數量來看,其他廢物(HW49)和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08)全市貯存企業數量遠高于其他種類,分別占全市產危廢企業的62%和71%。
由此可見,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管理已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不可忽視,且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由干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小點散,在危廢處置和貯存方面存在許多困難,最終導致環境風險的產生。本文將以某市為例,簡析小微企業危廢管理面臨的一些困境,并探討解決難題的相關思路。
1小微企業危廢管理的困境
1.1 小微企業危廢管理水平低、成本高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規定,產生、收集、利用、處置企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設置專門的危廢貯存設施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同時需要嚴格按照要求設置危廢的貯存裝置,危廢標志及標簽、危廢臺賬及相應管理制度。
然而大量小微企業不具備專職,專業的環保管理人員,往往由企業老板或其他人員一人身兼數職,且文化水平不高,對于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響應有滯后。
因此許多小微企業的危廢貯存、轉運情況難以達到規范要求,出現危險廢物貯存場所設計建設不規范,危險廢物長期存放在危廢倉庫甚至混入一般工業固廢、生活垃圾等,或者被未取得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處置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接收等問題。
受新冠痞情,中美貿易戰等影響,大環境經濟形勢嚴峻,小微企業對于經濟貿易大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傾向于減少開支,在危險廢物管理方面投入成本的意愿降低。相比于產廢企業數量,危險廢物處置單位數量較少,因此在危廢處置市場有很大的主導權。由于危險廢物產生量小,小微企業在危險廢物處置中無話語權。處置單位存在以許可量已滿等理由拒收,或設置最低繳納費用,如“不足1噸的均按照1噸收費"或提高運輸費用等的情況;如果產生的危險廢物類別較多,則可能需要尋找多家不同的處置單位,造成企業危廢處置的成本提高,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合規處置的意愿,從而增加了危廢管理的阻力。
1.2 小量危險廢物缺乏有效的運收體系
由于各家小微企業的危廢量較小,且分散,對于處置單位的吸引力有限,處于市域邊緣的危廢處置單位希望積累到一定數量再派車轉運,可能出現無法及時轉運的現象。一些中小企業,因量小距離遠難以找到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接收處置,因此貯存企業數量較多但每家企業貯存量較小。小量危險廢物缺乏有效的收運體系,因此貯存比例較高。
以某市為例,該市危廢經營單位其他廢物(HW49)綜合利用能力不足,但是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08)具備綜合利用和處置能力,貯存企業數量多主要是由于缺乏收運體系導致。小微產廢企業難以找到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接收處置或處置成本偏高,因此將危險廢物貯存,環境風險隨之提高。
1.3環保監管能力亟待提升
由于大量小微企業被納入到政府的監管范圍,環保監管的復雜性增加。產廢小微企業與處置單位合作處理危險廢物有利于互相監督,但雙方同為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可能合謀而增加政府監管的難度,而環保政府部門人員有限,可能導致監管疏漏,執法不力等現象發生。目前,小微企業危廢收運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各縣市區難以統一步調,涉及多個管理部門的事務,可能由于信息不對稱,交流合作存在壁壘,而降低工作效率,缺乏環保部門,鄉鎮、工業園區管理部門、公安、交通等其他多部門聯合監管的統一的協調機制,難以形成合力。同時存在縣市區、平臺自行定價,全市缺乏合理定價指導機制的問題。因此多部門和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2 解決困境的思路
2.1 提升小微企業危廢管理意愿
當前經濟形勢下,小微企業危廢管理意愿低的問題可以通過合理化危廢處置費用,簡化危廢處置方式,以及加強危廢相關知識和重要性的普及來解決。
溫州市某區取消了危廢處置單位不足1噸也按照1噸收費的限制,開始按照企業的實際產生處置量收費,可為小微企業節省近一半的危廢處置費用。寧德市依托第三方專業公司承擔某區范圍內小微企業的危廢收集、貯存及轉運等工作,應政府要求,第三方按照企業實際危廢轉移量收費,取消了處置單位的起征費,并將第三方單位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另一方面,推進環保管家式服務,加強對企業人員的知識普及,提升企業領導層的環保意識幫助企業加強內部培訓力度,促使企業員工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產生深刻的認識。同時為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危廢管理服務,包括現場指導和幫助小微企業對危廢規范化分類、暫存、預處理、申報登記等提供環保管家式服務,采用手機輸入數據自動生成電子臺賬和聯單,簡化企業申報程序。
2.2 建設小量危廢集中收集貯存體系
為解決小量危廢缺乏有效運收體系的困境,某市采取了建設小量危廢集中收集貯存試點工作的方法。加強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和規范貯存,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比較完善的小量危險廢物收集體系,加快推進小量危廢集中貯存點建設,實現小量危險廢物應收盡收、規范處置。鼓勵具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經營資質的單位和具備危險廢物運輸,貯存能力的環?蒲袡C構或者環保企業建設區域性收集網絡和貯存設施,確保在"十四五"期間,鼓勵每個縣區建成1家小微企業危險廢物集中收運項目,服務本縣區,并在建設和運行中加強管理。
2.3 加強環保監管能力建設
針對政府管理人員有限的問題,政府部門應當依托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完善國家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一張網"。同時加強信息系統推廣應用實現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在線申報、管理計劃在線備案、轉移聯單在線運行、利用處置情況在線報告和全過程在線監控。完善管理信息系統也有利干打破各部門區縣之間的信息壁壘,數據得以與相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實現互通共享。鄭州市有8000多家企業納入物聯網監管,除了傳統的視頻監控、車輛軌跡監控之外,還有二維碼溯源標簽、RFID 射頻、圖像自動抓拍、動態密碼開關鎖等,基本實現從產生、貯存、收集、轉移、接收到利用處置全過程的立體化監控與溯源管理。
另外,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定期對企業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情況定期巡查監督,掌握重點涉重企業用地中的重金屬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對確認的污染地塊做好風險管控工作。督促企業落實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主體責任,編制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環境應急體系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提高重金屬污染事故應急反應能力。